5月28日,四川日報、人民網、東方新聞等媒體以《西南石油大學壓裂酸化教學科研團隊:為地下油氣修“高速公路”的鐵軍》為題,對我校壓裂酸化團隊進行了深度報道,并配文刊發了記者與團隊牽頭人、校長趙金洲的對話采訪內容。川報觀察等媒體也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對我校壓裂酸化團隊進行了全景呈現。報道一經發出,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轉載。
報道首先對我校壓裂酸化團隊進行了總體介紹。報道指出,壓裂酸化團隊致力于油氣增產技術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團隊牽頭創建了國內第一個油氣藏酸化實驗室,參與了中國各大油氣田的壓裂酸化技術攻關,自“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獎6項、省部級獎20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論文1500余篇,發明專利150余件,形成創新技術50余項,轉化應用創新產值達2000億元,為中國壓裂酸化理論和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報道從“創新引領壓裂酸化技術,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火山口上干‘革命’,啃下高含硫氣田開發技術‘硬骨頭’”兩大方面,對我校壓裂酸化團隊三代人接續鉆研科研難題,在地下修建油氣流動的“高速公路”的事跡進行了全面介紹。
報道說,西南石油大學壓裂酸化團隊接受了普光氣田增產的重大攻關課題。團隊成員夜以繼日攻關,攻克了高壓安全注入酸液、高溫下酸液對管柱的腐蝕、硫沉積和酸液在地下流動無法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了智能酸壓技術,完成了“火山口上的革命”。此外,團隊還致力于在頁巖和煤層中修建“高速路網”,不僅擁有“路網”結構設計方面50多項發明專利,還研發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壓裂液、支撐劑等“筑路”材料,創建了根據地面數據診斷地下“路網”建造行為的“千里眼”方法。這些成果在四川盆地和全國頁巖氣、煤層氣開發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為四川盆地天然氣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最后,報道還以《為祖國加油 為民族爭氣 貢獻科技力量》為題,刊發了團隊牽頭人、校長趙金洲與記者的對話內容。報道中,趙金洲對團隊工作的意義、團隊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團隊的初心與奮斗方向等內容進行了深入闡釋。(楊玉鳳)
相關鏈接:
四川日報: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0528/217096.shtml
人民網:http://sc.people.com.cn/n2/2019/0528/c345167-32983601.html
東方新聞:http://mini.eastday.com/a/190528073237442.html
川報觀察:https://cbgc.scol.com.cn/currentaffairs/143659

四川日報截圖

人民網報道截圖

川報觀察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