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15日,應學校邀請,國家級教學名師、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三陽教授為我校教師做了一場題為“教學藝術縱橫談”的講座。以下為當時的新聞報道。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學有佳境無止境,教有良法無定法”。國家級教學名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劉三陽教授的一席話,道出了教學的真諦。
11月15日,應學校邀請,劉三陽教授在思學樓學術報告廳為我校教師做了一場題為“教學藝術縱橫談”的講座。
劉教授說:“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學改革的永恒主題。寫什么,怎么寫,是教材建設的永恒主題。”他強調授課方式應該是還原原生態,給學生呈現知識的發現過程,而教材的編排因為考慮到嚴謹性、簡潔性等因素通常和知識的發現過程是相反的。正如弗羅伊登塔爾所說:“沒有一種數學思想,以它被發現時的那個樣子發表出來。一個問題被解決以后,相應的發展成一種形式化的技巧。結果使得火熱的思考變成了冰冷的美麗。”教師應該如何彌補教材的缺陷?使美麗的結果不再冰冷,劉教授結合微積分學和極限的例子給大家展示了多年來的教學心得,告訴老師們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應厚積博覽、海納百川。
劉教授列舉了許多典故來說明上述問題。高斯的論著寫得簡練扼要,十分費解。阿貝爾對此曾說:“他像只狐貍,用尾巴抹平了自己在沙地上走過的腳印。”而高斯回應說:“凡有自尊心的建筑師,在瑰麗的大廈建成之后,決不會把腳手架留在那里。”
與之相對的例子是歐拉。歐拉說:“一個科學家如果只是做出了給科學寶庫增加財富的發現,而不能坦率闡述那引導他做出發現的思想,那么他就沒有給科學做出足夠的工作。”波利亞說:“在前輩數學家中,歐拉對我的影響最大。主要原因在于,歐拉做了一些跟他才能相當的偉大數學家從沒有做過的事。即他解釋了他是如何發現他的結果的。對此,我如獲至寶。”
希爾伯特曾說,給他上課的富克斯教授的講課方法與眾不同,他常常把自己置于危險困難境地,對要講的內容現想現推,這樣一來,就使得同學們有機會瞧瞧高明的數學思維過程如何進行,數學家是如何接受困難挑戰的。
與之相類似,楊振寧曾這樣回憶他是如何懂得了科學的直覺和洞察力:“在芝加哥大學的老師泰勒通常無暇備課,講課有時誤入歧途,當他發現自己要出錯的時候,他一定想辦法趕快彌補,這時,他的思想就像天線一樣向各個方向探索,看到底錯在何處,在此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他在物理學上的想法:他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哪些真正是他覺得值得注意的,哪些只是雕蟲小技,是不重要的。通過這點我學到了很重要的東西,受到很大的啟發。”
通過對幾位大師在教學方面的經驗之談,劉三陽總結出:教有良法無定法。對此,劉三陽認為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應當兼備德識才學,具體包括教育觀念、專業知識、教學方法、綜合素養、學術研究等五個方面。
劉教授還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總結提煉出了教學中常犯的“十重十輕”問題以及應注重解決的‘十個關系’”、“講課廿忌”、“講課十法”等教學經驗和方法,并進行了講解。他所說的“十重十輕”是指“重結果輕過程,重推理輕道理”等現象;“講課十法”包括“投石問路,對癥下藥”,“欲擒故縱,引而不發”等,“講課廿忌”是指“忌無源之水、從天而降,應搭橋鋪路、水到渠成;忌狂抄亂寫、隨寫隨擦,應巧布板書、簡明美觀”等等,同時指出要重視“教與學”、“學與用”、“抽象與形象”、“學會與會學”等十個關系。
教學是什么活?劉三陽認為教學是一門良心活、專業活、藝術活。具體來說就是:教學是良心活,要將心比心講良心,貴在責任;教學是專業活,要業精學高講專業,貴在學問;教學是藝術活,要啟發誘導講藝術,貴在方法。
于無疑處教有疑,在有疑處教無疑。劉三陽認為,講課的功夫在課外,滴水之流須有涌泉之源,綜合素養,教學相長,教研互補。他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常留遺憾的藝術,因此,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如同將一部小說、一段歷史改編成劇本,然后搬上銀幕或熒屏,教師集編、導、演于一身,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和再創作,盡量揭示知識的來龍去脈和數學思維,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每個環節和細節都充滿了藝術性、創造性和個性。”
劉三陽指出,有多少好教師,就有多少好方法。學有佳境無止境,教有良法無定法。
報告會前,劉三陽教授和理學院教師進行了座談。
劉三陽做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中常犯的“十重十輕”問題
重推理輕道理、重結果輕過程、
重演繹輕歸納、重邏輯輕歷史、
重知識輕思想、重技巧輕方法、
重細節輕整體、重理論輕應用、
重一般輕特殊、重課內輕課外。
二、教學應注重解決的“十個關系”
結果與過程;邏輯與歷史;
歸納與演繹;知識與方法;
抽象與形象;舉一與反三;
一題多解與多題一解;
課堂內容與課本內容;
傳統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
教與學(學會與會學,教會與悟懂)。
三、“講課廿忌”
忌臨陣磨槍、窮于應付,應日積月累、厚積薄發;
忌一知半解、心中無數,應融會貫通、胸有成竹;
忌照本宣科、平鋪直敘,應加工改編、引人入勝;
忌面面俱到、無分主次,應突出重點、綱舉目張;
忌局限細節、有木無林,應著眼整體、見木見林;
忌只講推理、不講道理,應執果索因、追根求源;
忌無源之水、從天而降,應搭橋鋪路、水到渠成;
忌和盤托出、表露無遺,應啟發誘導、引而不發;
忌無章無序、邏輯混亂,應循序漸進、嚴密無縫;
忌快慢失宜、節奏失調,應進度適當、有張有弛;
忌信馬由韁、任意發揮,應圍繞中心、計劃行事;
忌畫蛇添足、拖泥帶水,應畫龍點睛、干凈利落;
忌言不由衷、詞不達意,應言為心聲、表意傳神;
忌煩言碎語、翻來覆去,應要言不煩、一氣呵成;
忌萎靡猥瑣、面壁自語,應抖擻精神、聲情并茂;
忌視而不見、獨行其事,應察言觀色、隨機應變;
忌華而不實、空洞無物,應充實內容、言之有物;
忌矯揉造作、嘩眾取寵,應自然大方、求真務實;
忌狂抄亂寫、隨寫隨擦,應巧布板書、簡明美觀;
忌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應善始善終、前呼后應。
四、“講課十法”
投石問路,有的放矢;誘敵深入,因勢利導;
欲擒故縱,引而不發;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質疑問難,啟發誘導;正反結合,相輔相成;
有張有弛,緊松相濟;有聲有色,聲情并茂;
前后呼應,師生互動;巧布板書,畫龍點睛。
報告人簡介:劉三陽教授是國家級教學名師,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2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任中國數學會理事、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中國決策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數學規劃學會常務理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工業與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主要從事運籌優化、非線性分析、系統建模、信息網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等20個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三等獎以及首屆陜西青年科技獎,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00多篇,主持多項教育部和陜西省教改項目,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次獲得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負責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校報記者團 黃潔云 理學院 陳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