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以“四地一校”供需對接為主題的“新都-九龍坡-游仙-廣漢-西南石油大學”供需對接暨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成都市新都區舉辦,意向合作及投資簽約額超10億元。
“四地一校”供需對接活動旨在深入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成德綿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將重慶市九龍坡區、綿陽市游仙區、德陽市廣漢市、成都市新都區、西南石油大學“四地一校”進行對接,促進高校源頭科技成果轉化,壯大產業發展,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活動由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指導,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綿陽市游仙區人民政府、德陽市廣漢市人民政府和西南石油大學聯合主辦。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楊健,新都區委書記王忠誠,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祝效華,九龍坡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廖英,游仙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賈東,廣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曉等出席并見證簽約儀式。
祝效華代表西南石油大學致辭,他表示,通過四地一校聯動,將進一步發揮各方優勢,推進油氣與新能源新產業融合發展,為四川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貢獻新的力量。也希望學校與各地共同建設屬地研究院(與廣漢共建重型油氣裝備研究院,與九龍共建氫能研究院,與游仙區共建軍工技術與油氣融合研究院,與新都已共建油服基地),共同打造校地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新模式,共同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技術、新領域,共同筑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新高地。
大會同步舉行了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市廣漢市、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產業建圈強鏈座談會,邀請兩地27戶重點企業參加。會議圍繞新都區、廣漢市、西南石油大學共建產業生態圈進行了深入交流,科研院院長楊兆中介紹了我校科研、校地與校企合作情況。會議發布了《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市廣漢市、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產業建圈強鏈三年行動方案》。“兩地一校”將圍繞油氣裝備制造、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快構建創新動能強勁、企業聚鏈成網、制造實力領先、產業協作高效的油氣產業生態格局,力爭將新都區、廣漢市打造成世界級油氣裝備研發制造與技術服務基地。
在與會嘉賓的見證下,15組企業成功簽約,意向合作及投資簽約額超10億元。
大會發布了機會清單,四地231家企業的518種明星產品亮相。這些產品涵蓋了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儀器儀表、汽車零部件、能源裝備等多個領域,能夠滿足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多個行業的需求。
參會人員現場參觀了中曼石油、特隆美、輕綠科技、新研氫能等企業,了解企業的產業發展、生產工藝及先進管理經驗。參會人員表示,新都區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促進了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更是新都區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據悉,“四地一校”將繼續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通過加強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共同繪制四地先進制造產業圖譜。
我校科研院、科技園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大會現場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祝效華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