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戒尺放心上,上下廉恥當自強,淳樸家風育子孫,武定天下文興邦……”4月28日晚,藝術學院教師陳煥玲在圖書館報告廳深情演唱《家風代代傳》。藝術學院主辦的以“家國天下”為主題的“愛+”美育思政課在此上演。
新都區委常委、紀委書記曾志勇,我校黨委書記張烈輝,省紀委監委駐校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明,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向君、李德海到場觀課。
天府家風館講解員、藝術學院2019級校友周瑞講述了何秉彝、盧德銘等愛國仁人志士的家風故事,播音專業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王煒與AI生成的楊慎(升庵)先生“超時空”對話,楊慎(升庵)第14代傳人楊德力現場講述楊氏家風家訓,播音專業教師關航通過脫口秀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小家,編導表演專業教師湯潤達攜女兒湯芷晴同臺獻舞《守護》反映石油工人的家庭故事,編導表演專業王璇現場作畫《蓮》向學校獻禮,楊閻蕓輝通過琵琶和阮兩款傳統樂器彈奏《唱支山歌給黨聽》《如愿》。說、唱、彈、跳、畫,一個個精彩的視聽節目令現場師生沉浸其中,“家國天下”的課程主題不經意間深入人心。
觀課后,張烈輝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課堂有特色、有魅力、有情懷,具有很強的價值觀引導和思想引領功能,是學校開展思政課教學實踐一次很好的創新與探索。”他深刻闡釋了愛自己、愛家庭、愛集體、愛黨、愛國的內涵,并強調,愛己以修身,愛家以興業,愛校以成才,愛黨愛國以富民強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五育并舉”,特別是要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我們的課程更加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2022級學生萬美彤作為黨校發展對象學員聽了這堂與眾不同的思政課。她說道,這次“愛+”美育思政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美育、家風、廉潔與友愛的緊密關系。愛不僅是情感的流露,更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它教會我們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如何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沒想到“藝術+思政”能碰撞出這么大的火花,這堂課讓我深刻意識到了藝術專業學生的責任和擔當。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作為一名即將進入畢業年級的藝術專業學生,我將把今晚領悟到得這份“愛”融入我今后的求職、工作中,做一個心懷家國天下的人。藝術學院表演專業2021級學生袁唯茜分享了自己的聽后感。
藝術學院美育教研室主任、編導與表演教工黨支部書記王娜談到,美育是教化心靈感受自然之雅,思政是引導心性明辨是非之正,正是這美的引領與德的支撐,二者圍繞“育德”和“育魂”,讓大學生的生命之花綻放得堅定、優雅且絢爛。
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夏艷表示,這堂課是藝術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美育浸潤行動的思政品牌。下一步,學院將擦亮“藝”講思政品牌,讓“愛+”美育思政大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油田,用“行走”的美育思政課,向新中國75華誕獻禮。
新都區紀委相關同志,我校黨政辦、紀委辦、組織部、宣傳部、教工部、學工部、團委、教務處、社科處相關負責人,我校黨校發展對象培訓班的同學到場觀課。(部分圖片來自大學生全媒體中心記者:許小龍、田依靈)

周瑞(右)講述何秉彝、盧德銘的家風故事

王煒與AI生成的楊慎(升庵)先生“超時空”對話

楊德力(左)講述楊氏家風家訓

關航分享自己的小家

湯潤達與女兒湯芷晴表演舞蹈《守護》

王璇作畫和楊閻蕓輝彈奏傳統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