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四點,由法學院民族事務部、實踐外聯部、新媒體和心理協會合辦的"'第三種選擇'團輔生涯分享會"成功在博學樓A101心理團輔室舉辦。法學院團委副書記肖家欣、團委學生會副主席劉大偉和徐穎豪、新媒體中心主任李曼妮、心理協會長陳雨菲、副會長葉佳蓉出席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分"音樂"、"學習"、"傳統文化"、"公益項目"四個板塊進行。
首先出場的是"老瓦房樂隊"。擔任樂隊主唱的袁溢苠同學和作為樂隊鼓手的方薈研同學分享了自己在樂隊中的經歷,并用PPT展示樂隊以往的精彩表演。袁溢苠同學敞開心扉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成功經驗,他說,自己曾為五分鐘的登臺演唱而花兩天時間忘寢廢食的練習。掌聲與光環的背后,總是浸滿奮斗的淚泉。方薈研同學也衷心寄語,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是擔任英語調頻廣播電臺的副臺長的楊斯涵同學向大家分享英語學習的經驗楊斯涵以流利的英文介紹作為開場白震撼全場。她以大家剛剛經歷的四級英語考試為切入點,引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楊斯涵同學建議:第一,英語學習要以興趣為老師。第二,英語要生活化。第三,英語活動要多參加。現場的同學們也踴躍提問汲取經驗,楊斯涵同學一一解答,大家都受益良多。
第三位是2014級法學專業彝族的勒爾此哈同學。勒爾此哈同學因遠在涼山實習無法親臨到場,委托郭丹群同學代他分享經驗。郭丹群同學將其事跡娓娓道來,一首在網絡上廣受歡迎的彝文版的《戀人心》吸睛全場,作為彝族青年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積極傳播本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
第四位是2016級法學專業的蒲姣姣同學——分享學習經驗。蒲姣姣同學結合自己具體的學習事例重點介紹了四個學習方法。第一,專業具有實用性。比如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為身邊的人解決法律問題。第二,目標計劃不可缺。她簡略的講述自己的大學四年計劃。第三,態度很重要。她以朋友對待學習時高度自律的專業態度為例。第四,她講"大學"即"大大的學",博覽群書,充實自己,塑造立體的自我。
其次,由2016級社會工作專業巫艷麗同學講述學習經驗。巫艷麗同學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社會工作專業。同時,巫艷麗同學主張"學會抱怨",她向我們解釋了"抱怨"的涵義:合理抒發對專業的不利情緒。另外,巫艷麗同學也講了自己的人生信條:第一,no pains no gains.第二,積極實踐。第三,謙卑的學習心態。第四,正確面對成敗。巫艷麗同學也溫馨提醒,要在學習中勞逸結合。最后,她將 高中老師送給她的八字箴言轉贈給同學們:我能,我行。我行,我贏。
接下來,現場身著一身漢服的16級康偉同學為同學們介紹了漢服的歷史來源以及漢服文化,激起了同學們濃厚興趣,并連連提問。他也希望大學校園里有更多身著漢服的同學,在生活中傳播漢文化。2017級詩人李沐騎更是現場助力學長,向大家侃侃而談詩詞的魅力,并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讓同學們稱贊不已。同學們表示已沉浸在詩詞的世界不能自拔。
全場的壓軸嘉賓是16級社會工作專業的卓美玉同學,她從自己所獲得的諸多獎項中一一道出活動的意義和對自己的啟發,并鼓勵大家拓展視野,走出校園,多加鍛煉自己。并表達了自己對專業的鐘愛和信仰。
在歷經兩個小時的活動中,游戲互動更是驚喜不斷。哲思游戲讓我們從笑聲中領悟"人生會面臨'第三種選擇"的道理,嘉賓的分享也讓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相信同學們也會對自己的四年學業生涯以及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為清楚的認識和長遠的規劃。 你的第三種選擇,由你做主!
文/何霞 圖/何慶宇
編輯/何霞
2017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