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體會垃圾處理過程,了解垃圾分類好處
為了增強同學們垃圾分類的意識,了解垃圾的處理過程,12月8日,西南石油大學化工院進德修業小組的成員們來到新都垃圾處理廠,進行了垃圾從分類收集、運輸以及處理的全方面參觀,希望通過參觀、采訪來增加同學們對垃圾處理的了解,加深同學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印象。
早晨六點半,小組成員在學校后門集合,此時環衛工人已經開始了忙碌的一天。負責后門片區的李阿姨為了不打擾旁邊宿舍樓學生的休息,掃垃圾的聲音都很輕緩,她一邊工作一邊給我們介紹說:“整個校園的垃圾,一天估計有7噸,在清理垃圾時,很少發現有學生對垃圾先進行分類再扔,大部分同學只是將垃圾混裝在一個塑料袋里,然后直接扔進垃圾桶。我們一般是把垃圾集中收集起來,運到垃圾站再由垃圾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分類,工作量大。如果學生可以先自行分類,就可以減輕一些工作量,提高垃圾的處理效率。”

環衛工人在清掃垃圾桶旁垃圾
對于完成分類的垃圾,新都區垃圾處理廠會在不同時間段分派不同垃圾種類的運輸車進行收集。七點鐘,一輛標明“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準時出現在學校后門,環衛阿姨將垃圾箱推向運輸車后,隨著駕駛員啟動按鈕,一只垃圾桶被車身鉤臂吊起,桶內的垃圾一滴不漏自動倒入車廂內。司機告訴小組成員:“這車垃圾的實時軌跡和收運數據通過GPS及智慧監控系統被實時記錄。整個轉運過程必須毫無紕漏。垃圾收運處理不當容易滋生蠅蟲、散發異味、傳染疾病”。 說完便繼續趕往下一個收運點。

“其他垃圾”運輸車在運輸
在垃圾場中,垃圾將得到不同的處理。小組成員從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垃圾處理的主要的幾種方法:
填埋,這是用得最多最廣泛的處理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焚燒,將生活垃圾破碎后焚燒掉,或焚燒發電。有些垃圾可用于水泥窖中焚燒。
回收,將可回收利用的塑料,金屬等回收再利用。
堆肥,將有機物較多的垃圾破碎后作堆肥或發酵。
同時,也了解到新都將在新繁鎮和泰興鎮,規劃設計兩座綠化垃圾收納場,共設計處理4500噸綠化垃圾。“其目的是將綠化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離,避免混合處理,生活垃圾主要是焚燒或填埋,綠化垃圾可以堆肥經發酵后變成有機肥,樹木或樹枝可以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據新都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有機肥又可以用于道路綠化的施肥,可以循環利用。設置綠化垃圾收納場后,對環衛工人來說,減輕了勞動強度,也理順了生活垃圾與綠化垃圾的去向。

垃圾處理廠中的可回收電器垃圾
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垃圾分類處理能夠保護珍貴的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問題,構建綠色環保的社會環境,人們只有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在生活意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才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從自身出發,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此外,垃圾分類處理還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通過不斷的進行垃圾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究,實現垃圾的“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