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15:00,由化學化工學院研究生分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分會和校研究生會聯合舉辦的“研途——創新伴我行”博士論壇在思學樓A114舉行,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兩位嘉賓,分別是材料院的楊明君教授和化工院的張健博士。楊明君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和海外讀博經歷,張健博士分享了當前形勢下科研工作者的創新創業之路。
楊明君,西南石油大學優秀人才,中國化學會會員,美國材料學會會員,北美輻射固化協會會員,《中國涂料》編委,畢業于英國愛丁堡大學,隨后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起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終身制助理教授,主持和主研英國及丹麥科研項目10余項,省校級科研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2篇次,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
初生牛犢不怕虎,楊明君教授首先從自己的海外讀博經歷說起,初探海外科研的狀況,碰觸科學技術的最前沿。楊明君教授談到了謝菲爾德大學里他最敬仰的Harry Kroto教授,因發現富勒烯而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Harry Kroto教授的科研成就大大激發了他的科研之情。楊明君教授向我們推薦了人好環境好科研能力強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在科研方面,楊明君教授主要是研究模擬和化學計算,例如碳納米管在軸向壓應力下的失效,碳納米管缺陷斷裂強度計算及統計分布,碳酸鈣晶體的形態分析模擬。楊明君教授談道:“科研過程中理論的學習非常重要,除了要做大量的實驗,還應該多學習數學和理論知識,比如高分子物理和化學方面的知識。”
張健,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在讀博士,師從鄒長軍教授、彭志剛教授,主持國家級科研攻關課題2項、省部級重點科研攻關項目2項。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石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一等獎、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從事固井完井技術及油井水泥碳化及超臨界碳化技術研究,目前發表論文9篇,SCI收錄3篇,EI收4篇,CSCD收錄2篇。
張健博士分享了自己科研內容和雙創大賽的經歷。首先他談到了固井工程的概念,油井水泥漿的性能,將實際問題與科研緊密聯系,從實際問題入手有針對性的做科研。接著講到在攻克油井水泥石腐蝕問題后成功應用于油井的科研實踐經歷,并介紹了二氧化碳腐蝕硅酸鹽水泥石的機理和氣態二氧化碳固化到水泥石上的方法的研究。獲得雙創大賽一等獎后,張健博士談到,“我們的作品一定要有創新性,在答辯時要有精美的PPT和條理清晰的匯報,還有參賽的禮儀也非常重要。”最后,張健博士鼓勵師弟師妹們利用好西南石油大學這個平臺,多參加比賽,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注重科研的實際運用。就像張健博士的座右銘所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博士論壇”是科技文化節系列活動的一部分,自開展以來,深受師生的一致好評,今后將會邀請更多的優秀嘉賓分享科研經歷和求學歷程,拓寬研究生學習領域和科研思路,激發創新激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優良校風及學風的建設。
楊明君教授與大家交流分享
張健博士與大家交流分享
交流會現場
【關閉】
版權所有?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心理發展與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