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院“西油證道”科學論壇第十七講于1月17日16:30在明德樓A302開展。本次講座邀請到了化工院羅文嘉老師擔任主講嘉賓,羅老師就“多相催化反應機理的探究和催化劑理性設計的方法”為主題,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催化領域的科研經驗與心得感悟。
羅文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畢業,長期從事計算化學方法研究、工業催化材料的模擬和理性設計,發表相關SCI論文十余篇,曾主持過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并在今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講座上,羅老師首先以氫氣和氧氣生成水的反應為例引出了催化劑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我們期望發生的化學反應在理論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反應速率上大多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而催化劑的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化學反應速率,同時,如何根據反應產物選擇合理催化劑,如何探索效果最好的催化條件等一系列問題也成為如今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隨后,羅老師與同學們分享了Haber法合成氨反應工業化的歷程:德國化學家Haber依靠實驗探索,經過不斷嘗試,在鋨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下得到了產率約為8%的氨;此后,工程師們改進了Haber所使用的催化劑,在嘗試了2500多種不同配方,進行了6500多次實驗后,最終選定了含鉛鎂促進劑的鐵催化劑,前后歷時150年,實現了合成氨反應工業化。羅老師表示,催化劑的研發就是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改進的漫長過程,恰如人生,只有不畏懼失敗、不瞻前顧后,不斷突破自己、勇往直前,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最后,羅老師通過展示多相催化反應機理的探究方法向大家介紹了計算化學方法在化學探究方面的作用,他強調,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如同逆水行舟,只有結合實踐不斷思考、敢于創新,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急流勇進。
據了解,“西游證道”科學論壇是由化工院研究生會主辦,以交流學術信息,啟發學術思維,豐富創新創業知識,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為宗旨的講壇欄目,目前已開展到第十七講,今后也會定期開展,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
活動現場
【關閉】
版權所有?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心理發展與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