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石油大學“彝情涼山”實踐隊來到大涼山拍攝以“綠色涼山、人文涼山”為主題的紀錄片。
據悉,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涼山后,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涼山,當地民風淳樸,卻有眾多的貧困戶,“彝情涼山”以此拍攝紀錄片。借此讓社會各界人士發現涼山、走進涼山。并能為當地發展招商引資,使得當地百姓能夠早日脫貧。
不畏艱險,一路前行
8月1日,實踐隊員從西昌出發,在抵達昭覺縣后,途經四丹博喜、洼洛古等五個村,最終抵達則拉博喜村。期間路途遙遠,且剛剛暴雨過境,路況不盡人意,雖然有當地向導帶路,但途中幾處艱險道路也只能勉強通過。此外隊員們還必須保障無人機、攝像機等拍攝儀器的安全。極大地考驗了隊員的心理素質。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實踐隊有幸采訪到了一為年逾七十的老黨員。爺爺告訴隊員們,黨和政府對于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堅定信念是無法動搖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出臺各種惠民政策以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爺爺還提到,近年來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只能吃粗糧,現在頓頓大米飯,家中電視機、電冰箱等家電樣樣齊全,這一切都歸功于國家政策的關懷。當問及國家對彝族同胞政策時,爺爺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思想扶貧,引領發展
在與當地老百姓交流后發現,老百姓的思想都很開放,并沒有固步自封。對國家政策積極響應,他們心中都渴望脫貧,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越來越多的百姓愿意花錢供子女讀書,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
隊員們也與老百姓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們認為,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自古以來倡導以人為本,中國目前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巨大的,只有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才能共建美好生活。
“通過今天的拍攝我切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老百姓對美好生活費向往,以及他們對國家政策的支持。”實踐隊員蘭翔宇說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為國家的發展目標做出貢獻,懷著堅定信念,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