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月,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依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了“實踐?成長?收獲”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此次活動以“資助育人,志愿青春”為主題,內容包括“資助政策宣講”、“脫貧攻堅成果調研”、“弱勢群體關懷”、“公益支教”、“環境保護”等方面,鼓勵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與社會實踐結合,引導他們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奉獻愛心、回饋社會。并積極通過學生活動提升大學校園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
深入資助宣講,促進政策落實
為推進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加大學生資助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效果,把黨和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落實落細。我院貧困學子積極擔任資助政策宣傳大使,向同學、向學生父母宣傳資助政策。本次資助宣傳工作主要是送政策下鄉活動,結合各個資助宣傳大使所在家鄉的實際情況,深入鄉村或者貧困社區,進行入戶走訪,深入了解貧困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為他們講解現在國家以及我校對于貧困生以及優秀學生的主要資助政策,鼓舞他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扶貧調研進鄉村,脫貧成果入我心
脫貧攻堅,不落一人。由貧困學子組建的逐夢宣漢實踐隊赴四川省宣漢縣平原村開展脫貧攻堅成果調研,實踐隊入戶調研中,了解到扶貧工作者針對不同情況的貧困戶實施不同的扶貧措施,為每家每戶制定暖心卡,引導他并幫助貧困戶自己脫貧,看著貧困戶家家墻壁上張貼的暖心卡,上面明確到位的脫貧措施,使隊員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扶貧工作者的任職與負責。在入戶走訪結束后,實踐隊內討論時,有隊員頗為動容地談到,“看到他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身上的負擔越來越輕,雖然我們不是扶貧工作者,但是內心真的替他們感到高興?!?/span>

激發奮進精神,感恩回饋社會
扶貧先扶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要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由土測院貧困學子組建的實踐隊赴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成都市郫都區濂溪村等地,積極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支教等相關活動。
在濂溪村村委會的幫助下,將村里的留守兒童召集起來,并開展活動。實踐隊隊員與首先孩子們進行腦筋急轉彎環節,孩子們都踴躍參加,場面十分熱鬧,有的孩子也和實踐隊隊員分享了他們的腦筋急轉彎。實踐隊的6名女隊員給孩子們教授一首新的兒歌—拍手歌,并讓學的快的孩子給大家展示。隨后實踐隊隊員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都聽得十分認真,互相分享了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發。

2021年是全面決勝脫貧攻堅之后的第二年,土測院各大實踐隊希望通過充實的準備和認真的工作,深入扶貧一線,見證脫貧攻堅以來農村生活的工作開展情況,了解貧困戶的真實生活變化。我院通過開展公益實踐活動的方式,將資助宣傳、資助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互助意識和健康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