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情況簡介
楊川,男,漢族,中共黨員,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2016級工程管理畢業生。在校期間擔任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委員,班級學習委員等職務。三年平均學分績點4.10,現已推免至深圳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曾獲國家獎學金1次,西南石油大學校長獎學金1次,篤學獎學金1次,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4次、二等獎學金2次。“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本科組二等獎,全國高等院校BIM應用技能大賽三等獎,西南石油大學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西南石油大學第十一屆“睿智杯”大學生數學競賽三等獎等獎項。獲四川省2020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四川省高校羽毛球比賽優秀志愿者,西南石油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心路歷程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向往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這是楊川所堅持的人生信條。或許人生來并不完美,又或是能力平平,楊川也曾因為學習的困惑而失落過、也曾因為失敗的打擊而迷茫過,一次次的挫折磨煉了他的意志,使他改變了很多,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他心之所向。
2016年金桂飄香,趙金洲校長說人生因夢想而精彩,于是楊川將夢想寄托于西南石大,聽從內心,無問西東,從創業廣場出發了。宿舍樓、飛翔路、運動場、夢溪湖畔……一路上渴求新知,歷練本領,有了期待,有了遇見,有了他想要的東西,劃出了成長路上一道精彩軌跡。
心向新知——不待揚鞭自奮蹄
高考的失利并沒有使楊川一蹶不振,相反,讓他更加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想追求的是什么。
帶著目標,他每天過著自己憧憬的生活,即便是略有乏味,充滿孤獨,但他也相信:“要么孤獨,要么平庸”。他很感激自己,選擇了前者。大一期間,他癡迷于各種課程的學習,圖書館、寢室、食堂幾乎每天都是三點一線的生活。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學習的痛苦是暫時的,學不到知識的痛苦才是永遠的。
致知在于格物。那么如何格物?他認為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一是“繡花”功夫是一種努力,蘊含著對新知的熱愛;做任何事都需要努力,但是這種努力不應該是在壓力和監督下被動產生,而是主動從內心迸發出來。二是“繡花”功夫是一種能力,蘊含著滴水穿石的積累;注重積累,堅持不懈,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尤記得高數老師說,課上45分鐘,課前課后至少花90分鐘預習和整理筆記,就這樣,他的筆記本越翻越厚,圖書館都有了“專屬座位”。三是“繡花”功夫是一種創新,蘊含著熟能生巧的飛躍;所謂“匠人”精神,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追求創新。
心向本領——百煉成鋼鑄利劍
大二開始,楊川逐漸將重點由學習過渡到各種競賽、實踐活動。每一次參與,他都竭盡全力去爭取做到極致,他深信:要么就做到極致,要么就不做。
在數學建模比賽中,他與隊友合作,不斷學習、訓練、模擬,不斷解決一個個難題。為了使誤差能達到理論的最小值,他不斷調整模型參數;作為隊長,他冒著酷暑,往復好幾次,就為了能說服實踐接收單位,不僅檢驗了所學,更是學會了做人、做事的務實道理。在結構設計大賽,在BIM應用技能大賽……
他認為,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將自己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用腳步去丈量新時代的深度、廣度、厚度,去傳播青年聲音,講好石大人自己的故事,爭做有擔當的新時代先鋒。所謂今日長纓在手,他日必縛蒼龍。
心有所向——有夢就大膽去追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轉眼間,西南石大這一段旅程即將達到終點站,在石大的點點滴滴:第一次圖書館排隊、第一次環校跑步、第一次班級春游……都是他的美好回憶,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長道路上不期而遇的禮物。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他沒有因為失敗而埋怨,也沒有因為忙碌而退縮,更沒有因為挫折而放棄,相反,他聽從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對于楊川來說,2020年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他必將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百煉成鋼鑄利劍”的信念,做到“披堅執銳試鋒芒”。青春就是搏擊沙場,就是展示自己,為自己喝彩,積極嘗試每一件事,有夢,就大膽去追。他始終保持一個純潔善良的心,不懼怕失敗。或許走走停停,在某個路口徘徊,沒關系的,好的出發也不能總是疾馳,緩步人生也許更能清楚自己在路上。
數載光陰彈指間,未應磨染是初心。走在這個新時代,大家都是追夢人,要堅守初心不忘本, 砥礪奮進見行動,抓住思想上的靈魂,靈魂沒跟上,那就是皮囊在裸奔。路遙遠,我們一起走,帶上太陽星辰,心之所向,我們一起出發,永遠在路上,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有幸福感的弄潮兒。
人生格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