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加強師生黨員政治忠誠教育、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9月20日上午,理學院組織師生黨員以多種形式積極觀看2024年第二批“傳承紅色基因·爭當青年先鋒”紅色典型進高校宣講活動。學院在明理樓C302B會議室設置集中收看點,其余各黨支部分散組織觀看。
本次宣講會邀請了參加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研制的老科技工作者范宗喜、輾轉于實驗室和鄉村之間的科學家陳士林、扎根在綿亙大山里的青年創業者、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 80 后“新農人”趙海伶三位黨員典型結合親身經歷,講述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新時代以來的偉大變革和偉大成就和黨的創新理論在川蜀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三位宣講人的感人事跡給在場的師生帶來極大觸動。輔導員楊猛說道:“聆聽三位紅色典型的感人事跡,我深感責任重大。紅色基因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它蘊含著堅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作為輔導員,我深刻的認識到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要以身作則,將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講述紅色故事、組織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和對國家的忠誠,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同時,我也將不斷提升自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專業的素養,為培養更多優秀學生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直播觀看活動為師生黨員構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線,大家紛紛表示三位紅色典型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令人奮進。不同的時代背景,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我們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懈奮斗,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偉大征程,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