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輝
姓名 |
范存輝 |
||
出生年月 |
1980.12 |
||
職稱 |
副教授 |
||
碩導/博導 |
碩士生導師 |
||
學科專業 |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資源與環境 |
||
研究方向 |
構造與油氣勘探、頁巖油氣及致密氣裂縫表征與評價、非常規儲層評價 |
||
所屬室所 |
基礎地質教研室 |
||
聯系方式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個人簡介 |
|||
范存輝,男,漢族,中共黨員,博士,副教授。1980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陽,2002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并留校任教,2015年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在職),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非常規油氣儲層(頁巖油氣、致密油氣、火山巖等)表征與預測、構造解析、裂縫評價等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2018年以來共主持省部級及以上項目10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30余項,2018年至今以第1作者發表SCI論文6篇、CSCD論文5篇,出版專著2部,教材4部。 |
|||
研究領域 |
|||
1、盆地構造與油氣勘探 2、頁巖油氣及致密氣裂縫表征與綜合評價 3、非常規油氣儲層(頁巖油氣、致密油氣、火山巖等)表征與預測 4、構造解析與應力場分析 |
|||
教育背景及工作經歷 |
|||
教育背景: 1998-2002 西南石油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本科 2002-2004 西南石油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師 2004-2007 西南石油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碩士研究生 2012-2015 成都理工大學 博士研究生(在職) 工作經歷: 2018.12~至今,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 2007.07-2018.11,西南石油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師 2002.07~2004.08,西南石油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師
|
|||
主要研究項目 |
|||
1、2017年以來的縱向研究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華北克拉通懷安地體泥質麻粒巖的變質-深熔作用研究及其地質意義(編號:42072225) 2020-2023 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埃迪卡拉紀-寒武紀轉折期下揚子地區海洋氧化還原環境研究:以鐵組分和硫同位素為例(編號:41602124)2017-2019 主持 (3)“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四川盆地重點地區地應力與裂縫發育規律及評價方法研究 (專項編號:2017ZX05036003-003) 2017-2020 主持 (4)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面上):沖斷帶前緣地腹高陡逆斷裂形成機理及裂縫發育量化預測(2017JY0176) 2017-2019 主持 (5)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川東南地區龍馬溪組富有機質頁巖裂縫表征及地質意義(PLN201718) 2017-2018 主持 (6)構造與油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火山巖風化殼儲層表征及預測-以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凸起石炭系為例(TPR-2016-05) 2017-2019 主持 (7)頁巖氣資源與環境協同創新中心開放課題:海相富有機質頁巖氣富集高產主控地質因素-以川東南DS地區為例 2018-2021 主持 (8)天然氣地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準噶爾西北緣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2016TRQDZ01) 2017 主持 2、2018年以來主持的橫向研究項目(排名第1) (1)《四川盆地礦權地質評價研究-油氣構造保存專題》 2020-2021 主持 (2)《川渝頁巖氣主產區構造及演化實驗研究》 2021-2022 主持 (3)《羅場-雙龍地區龍馬溪組頁巖氣富集規律研究》 2021-2022 主持 (4)《深層頁巖氣天然裂縫及對水力壓裂縫擴展的影響》 2021-2022 主持 (5)《GSM西端大安寨段高產井模式地質研究及有利目標優選》 2021-2022 主持 (6)《GSM地區侏羅系沙溪廟組地震-地質綜合研究》 2021-2022 主持 (7)《天井山地區早古生代沉積演化及成藏研究》 2020-2021 主持 (8)《長寧建產區構造演化及對頁巖氣產能的影響》 2019-2020 主持 (9)《重慶氣礦2021年礦權地質評價研究》 2021.5-2021.11 主持 (10)《南川地區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 2018-2019 主持 (11)《川中油氣礦在產大氣田儲層精細評價》 2020.6-2021.2 主持 (12)《九龍山地區應力應變及其對油氣富集影響研究》 2019-2020 主持 (13)《川北-川東地區二疊系火山巖儲層研究》 2019-2020 主持 (14)《川西南部二疊系火山巖有利區帶及目標評價》 2019-2020 主持
|
|||
代表性成果 |
|||
1、近5年以來以出版的專著及教材 (1)范存輝.低滲透儲層裂縫表征與預測 [M].科學出版社,2018. (2)范存輝.火山巖油氣儲層識別與預測-以準噶爾西北緣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為例[M].科學出版社,2016. (3)范存輝.普通地質學[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8. (4)范存輝.地質學概論[M].科學出版社,2016. (5)范存輝.旺蒼米倉山地區地質實習教程[M].科學出版社,2016. (6)范存輝.大學生野外實習安全教程[M].石油工業出版社,2021 2、近5年以來以排名第1發表的學術論文 (1)Fan, Cunhui.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n Wufeng and Longmaxi Formation of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191(8):107138.(SCI,IF=3.706) (2)Fan, Cunhui. Formation Stages and Evolution Pattern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in Marine Shale: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Changning Area of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China[J].ENERGY & FUELS ,2020.34(8):9524-9539.(SCI,IF=3.421) (3)Fan, Cunhui.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High Yield of Marine-facies Shale Gas[J].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9.93(3):2351-2366.(SCI,IF=1.973) (4)Fan, Cunhui.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distribution of weathered volcanic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Northwest Junggar Basin, China[J].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 2020,8,(8):2841-2858.(SCI,IF=2.631) (5)范存輝*. 川南長寧地區龍馬溪組富有機質頁巖裂縫發育特征及其與含氣性的關系[J].石油學報,2021, 42(4):428-446. (6)范存輝. 川東南丁山構造龍馬溪組頁巖構造裂縫期次及演化模式[J].石油學報2018, 39(4):379-390. (7)范存輝.四川盆地元壩中部斷褶帶須家河組儲層構造裂縫形成期次[J].石油學報,2017, 38(10):1135-1143. (8)范存輝. 川東南丁山地區龍馬溪組頁巖裂縫特征及對含氣性的影響[J]. 地質科學, 2018,53,(2):487-509. (9)范存輝. 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巖儲集層裂縫綜合評價[J]. 新疆石油地質, 2018,38(6):693-700. |
|||
研究團隊 |
|||
盆山構造與油氣勘探創新研究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