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講堂

    武漢大學文碧方教授蒞臨我校并作專題報告

    發布日期:2015-12-08 作者:    編輯:胡仲成    審核:    點擊:[]

    10月19日晚,受政治學院弘毅沙龍誠邀,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碧方教授在博學樓A508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宋代理學家的共同問題意識”的專題報告。

    在報告中,文碧方教授較為系統地探討了宋明理學之所以建立的學術根源,并詳細論述了宋明理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文碧方教授指出,理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理論高峰,橫亙宋元明清八九百年的時間,影響深遠。回溯歷史,理學之所以能代佛學而興,乃是陳寅恪所說的“一大事因緣”之果。理學家雖多有出入佛老之真切的經歷與體驗,但最終卻能反求六經、歸宗儒學。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理學家們逐步將傳統哲學由六經系統轉入四書系統,由周孔并稱轉入孔孟并舉,從而蘊育出了具有鮮明宗教性的儒學學脈與儒家精神。

    文碧方教授進而從《論語》中的“性與天道”與《孟子》中的“盡心知性知天”切入,逐步展現出理學家的理論建構,指出理學家在繼承傳統儒學的基礎上,注重從反身而誠的內在向度探討“心”、“性”、“天理”等范疇,由此奠定了儒學的形上根基,使儒學真正具有一種哲學氣度,從而在與佛教的對抗中重新贏獲話語權,并能長期持守之。最后,文碧方教授從學術研究與人生感悟兩個層面回應了在座師生所提出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傳統儒學知行合一的學術傳統。

    在整個報告中,文碧方教授充分展現出了一個現代儒者的風范,他以一種對于中國傳統儒學的拳拳服膺之心,深刻而懇切地表達出傳統儒學對于人之安身立命所起到的文化濡養與精神超拔之意義,引起了在座師生的共鳴與反思。(政治學院供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