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3月20日(星期五)
地點:博學樓A508
時間:19:30—21:30
領讀:潘建屯
記錄:楊曉亮
主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
我們為什么要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伊始,潘老師首先闡明了《手稿》對于學習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他強調《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初步闡述自己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也是馬克思思想轉變的一個關鍵點,并建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從從經濟學的視角探索哲學問題。
閱讀《手稿》有哪些模式呢?潘老師從:①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應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②我們為什么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社會形態?③研究方式應該是系統論,還是因素論?等問題逐一闡發。那么,理解馬克思哲學有哪些解讀的模式呢?潘老師則援引南京大學張一兵教授的“五大解讀模式”:西方馬克思學的模式、西方馬克思主義人本學的模式、前蘇聯學者的模式、阿爾都塞的模式、我國學者孫伯鍨的模式以及王東三的“三大解讀模式”:以西解馬的模式、以蘇解馬的模式、以馬解馬的模式,同與會的“學友”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最后,就如何讀好手稿?大家一致認為,只有在自己深入閱讀過程中,不斷還原文本的真諦,穩扎穩打,才能讀好、讀懂馬恩經典。
參會老師:黨劉栓 崔發展 張培高 張健豐 崔發展 楊 莉 潘建屯
劉曉輝 張 莉 邵 琪 吳祖剛 彭雪華 劉曉輝
參會學生:李丹丹 肖凱強 劉 菊 王忠來 劉 玉 張 宇 羅文雙
張亞瓊 吳 娟 孫曉光 李丹丹 楊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