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地點:博學樓A508
時間:19:30 - 22:00
領讀:潘建屯
記錄:李丹丹
主題:導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21-24頁
此次讀書會由潘建屯老師導讀“資本的利潤”這一節中的資本和資本的利潤等兩大部分內容。潘老師首先為我們講述了“資本的利潤”這一節與《手稿》其他部分之間的關系。潘老師認為筆記本一是馬克思受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所影響而闡發的思想。在筆記本二,馬克思的思想帶有濃厚的哲學人本主義色彩。筆記本一中“資本的利潤”與“工資”和“地租”共同構成研究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關系的關鍵要素,因此,我們今天所研讀的這一節內容至關重要。
對“資本是對他人勞動產品的私有權”這個概念,潘老師做出了詳細的解讀。他認為這種私有不僅是簡單的占有,這種占有是以法律來確立其合理性的形式,并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制度即私有制,同時這種占有的性質就被冠冕堂皇地演化成為一種權利——私有權。資本也正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被視為一種對他人勞動產品的私有權。然而資本不光是具有對勞動產品的占有權,還包括對勞動的支配權利,資本家擁有支配的勞動越多,資本實力也就越強大。
段俊霞老師對“資本的利潤與工資是完全不同”這句話表示疑惑,潘老師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工資是靠勞動所得,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而資本的利潤并不是遵循著同樣的規律。相反,資本的利潤在相同的勞動量下,可能由于投資的領域不同,得到的資本利潤也不同。但無論在不同的領域中,相互之間的資本利潤的差距是多少,資本家總是要靠各種手段來從中獲利,賺得若干利潤才會有興趣繼續進行生產經營。
參會人員:
潘建屯 | 崔發展 | 張培高 | 張莉 | 段俊霞 | 吳祖剛 | 邵琪 | 張健峰 |
盧士敏 | 彭雪華 | 張宇 | 王忠來 | 劉玉 | 劉菊 | 馮雯 | 李丹丹 |
彭藝格 | 楊芳芳 | 王紅 | 陳家俊 | 郭寶文 | 趙凱 | 張帥帥 | 陳海兵 |
張夢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