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研讀

    鄭超:《哲學的貧困》導讀第六講

    發布日期:2018-05-14 作者:閆泓竹 鄧雨珠    編輯:    審核:    點擊:[]

    日期:2018-5-14

    地點:思學樓D507

    時間:19:30-21:30

    領讀:鄭超

    主題:《哲學的貧困》,第80-99頁

    本次讀書會導讀了《哲學的貧困》第二章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第一節“方法”,在這一節內容中馬克思清晰指出蒲魯東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這一矛盾觀點,并加以批判。

    在整個導讀的過程中,鄭老師帶領大家認真分析,積極思考這一章節內容,并引導大家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理解。此節內容分為七個部分,馬克思用七個說明嚴厲的批判了蒲魯東的形而上學方法是反辯證法的思維和認知的方法。

    第一個說明馬克思提出“沒有適應時間秩序的歷史,只有觀念在理性中的順序”,指出蒲魯東只是根據自己的絕對方法把所有人們頭腦中的思想加以系統改組和排列而已。

    第二個說明深刻批評了蒲魯東所認為的人們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中制造產品的,他忽略了生產方式的轉變才是真正影響生產關系的因素。

    第三個說明批評了蒲魯東的理性中以及邏輯順序這些關系在一定的系列中根本不存在。第四個說明圍繞奴隸制這一個經濟范疇例子進行討論,批評了蒲魯東取來所有經濟范疇,用一個做另一個經濟范疇的消毒劑這種錯誤的方法。

    第五個說明提到蒲魯東的辯證法背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并被其自身的矛盾所拖累。

    第六個說明主要分析出蒲魯東的“人類的無人身的理性”這一觀點沒有任何歷史可言。

    在導讀過程中,鄭老師和同學們還就第七個說明里96頁的由于理論不一致而產生的不同學派,例如宿命派、浪漫派和博愛派等各種學派研究風格的區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參會教師:鄭超,劉星,趙聃

    參會學生:朱文超、趙宇、趙超平、趙小芳、趙川林、季璟、黃果蘭、和晉、喻金輪、劉可欣、王莉娟、杜仕月、謝崢光、馮雪、張維強、趙薇、禹江河、閆泓竹、鄧雨珠、陳驊煒、李錦韜、劉越、蒲丹俠、張荷、趙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