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落實各項教學任務,做好本科教學評估整改工作,根據學校、學院教學工作計劃和教務處《關于開展2019年秋季學期期中教學檢查的通知》(教務字〔2019〕124號),學院于5月11日至5月18日開展了一次全面認真的檢查,現將檢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 總體情況
學院高度重視本次中期教學檢查,組織召開了教研室主任會議,安排部署了本次期中檢查工作。成立了期中教學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確保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張小飛
副組長:崔發展、林莉、潘建屯
成 員:文婷婷、李凌、徐科瓊、張健豐、張莉、郭玉秀、張劍
工作組由副院長潘建屯擔任組長,教學辦公室、各教研室主任為成員,具體組織開展教學檢查工作。
本次教學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課程教學情況,主要包括課程資料、教學實施、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情況;(2)課程考核情況,主要是已結束課程的考核情況(3)2020年度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工作的進展情況。(4)在線聽課情況及學生網上評教的開展情況。
二、 檢查內容及自評情況
(一)課程教學
1、課程資料情況
本學期,學院第一時間制定了《2020年春季思政課和文化素質課在線教學的實施方案》《關于規范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在線教學的幾點要求》和《任課教師線上教學一般操作過程》。各教研室多次通過網絡召開視頻或音頻會議,研討在線教學方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三門課程采用mooc/spoc的模式進行授課,使用武漢大學國家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資源,融入我校教學內容,建立異步SPOC開展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利用精品在線課程資源進行授課;“形勢與政策”課利用原大四學生網課資源進行學習。文化素質課程通過直播、線上輔導以及原來爾雅網課等方式開展教學。具體課程及其使用平臺見下表。
各課程教學資源平臺情況表
課程名稱 |
使用平臺 |
輔助平臺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中國大學慕課 |
各班級QQ群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中國大學慕課 |
各班級QQ群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中國大學慕課 |
各班級QQ群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超星學習通 |
各班級QQ群 |
形勢與政策 |
超星學習通 |
各班級學習通群和QQ群 |
為了做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學院還要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三門課程,除了使用中國大學慕課課程資源以外,要增加至少四分之一的本校特色課程。各門課程都結合疫情防控,制定了線上教學方案,在教學中有機融入了疫情防控方面的內容和我校石油精神等特色內容。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結合疫情發展情況,從國際層面、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等角度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和深入探討,并結合教材內容,展開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增加了石油工業史、石油精神發展史等內容。
2、教學實施情況
(1)落實2020年秋季學期教學任務情況:共安排“形勢與政策”課程267個班,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課程共108個班。
(2)教學進展情況:目前,“形勢與政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已經完成了第一輪課程,第二輪課程正在進行中,教學進度按照計劃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課程正在照常行課,教學進度按計劃進行。
(3)課堂師生互動情況:通過課程中心平臺、QQ群、學習通群等進行互動討論、輔導答疑、作業批改反饋。課程中心平臺設有討論區、答疑區,各課程在平臺發布討論題目,學生參加討論。學生有疑問,可以在答疑區提問,老師及時進行輔導答疑。老師還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進行授課,與學生互動。布置的作業,老師都會及時批改反饋,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課程發布作業15次、測驗14次。各課程在課程中心平臺上教學的具體情況見下表。
思政課課程中心平臺教學基本情況統計表
課程 |
教學進度完成情況 |
課堂交流區設置問題個數 |
交流區師生討論條數 |
答疑區學生提問數 |
答疑區教師回復數 |
布置作業次數 |
開展測驗次數 |
師生互動是否全覆蓋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按計劃完成 |
12 |
25683 |
142 |
140 |
6 |
6 |
是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按計劃完成 |
13 |
13000 |
123 |
123 |
8 |
6 |
是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按計劃完成 |
30 |
73626 |
478 |
322 |
15 |
14 |
是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按計劃完成 |
10 |
11680 |
117 |
95 |
6 |
12 |
是 |
(4)課堂出勤管理等教學情況:學院堅持每周課堂出勤情況報告制度,每周周四各課程都要將學生出勤情況報學院,學院課程整體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出勤率較高的課程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對于出勤相比低一點的課程要求進一步加強課程管理。
3、教學改革情況
(1)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線上教學。此前,學院所有思政課和文化素質課程一般課程都是在線下進行的。疫情期間,這些課程的教學方式都進行了改革,采用線上教學。學院加大任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除積極參加學校安排各類培訓外,還專門邀請了計科院楊梅老師開展線上教學專題培訓,邀請了超星平臺技術指導老師加入學院工作群指導工作。積極推進課程教學信息化,各門課程教學的教學資料、教學方式和學生管理全部信息化操作。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學院和教師分析教情和學情,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舉措。
(2)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把疫情防控深度融入教學。各門思政課程,用心用情用智慧,把疫情防控深度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進一步增強了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如3月9日下午,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課。馬克思主義院以此為契機,制定實施了《組織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工作安排》和《思政課學生在線討論實施方案》。各門課程精心設置討論主題,組織學生通過班級QQ群、中國大學慕課討論區等平臺,展開討論。觀看直播和在線討論后,同學們表示,對黨和國家采取的防控措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表示高度認同,進一步堅定了“四個自信”。
(3)結合疫情實際情況,繼續推進主渠道主陣地協同育人。本學期,學院與黨委學生工作部共同召開了推進會,研討了疫情期間的協同育人工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繼續開展難點問題征集活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組織開展了“西柚青年說”演講比賽,目前已經完成了初賽;“形勢與政策”面向大三學生開展疫情專題課程論文大賽;因疫情原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程原定開展的 活動參與指導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原定開展的新都區村鎮口述史和建川博物館活動沒有開展。
(4)加強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項目檢查。學院承擔的一項省級教改課題、校級重大項目、兩個校級重點項目、三個一般項目以及1個課程改革一般項目進行了檢查。學院組織專家組對三個一般教改項目進行了嚴格檢查,檢查結果是一個項目為繼續完善,兩個為加強整改。其它項目都向學校提交了檢查材料。此外,學院還起草了《課程與教學改革項目建設與管理辦法》。
(5)認真落實教研活動,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疫情期間,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堅持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實施領導包干制,重點面向三類群體開展四類活動:即重點對參賽教師、教學水平待提升教師、兼職教師等重點群體,開展集體備課、說課、評課、教學研討等教研活動。截止目前,各教研室開展教研活動都在6次以上,建設異步SPOC的三個教研室教研活動更是達到10次以上。繼續推進“石油精神+思政課”教學改革和“互聯網+問題鏈”教學改革兩項重大教學改革與研究,繼續撰寫研究叢書和教改論文,同時,注重結合疫情撰寫教改論文。目前已在人民網發表文章3篇,在川報觀察發表文章2篇。還有14篇文章已經組稿完畢,擬于近期在某國家級和省級媒體發表。
(二)課程考核
目前,各門課程中,“形勢與政策”課程根據原定方案,已經完成了線上考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已經完成了一輪課程。目前已經向教務處提交了兩個版本的考試方案,下在根據教務處最新要求,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考試方案。兩門課都擬在超星平臺進行考試,采取試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考試的思路是確保一定主觀題比例,給學生提供靈活的提交試卷方式,嚴格考試過程管理,強化考試過程預案。
第一輪文化素質課,“日語進階”課程已于4月25日結課,經教務處批準,考核方式由閉卷筆試變更為在線口語考試、在線限時考核及作文三部分。其它課程根據原方案執行。新一輪文化素質課的考試方式,正在摸底統計,將于下周確定后上報教務處。
(三)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情況
1、認真修訂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方案
為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根據教務處《關于開展2020年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評價的通知》,結合近年來考核工作實際,學院對《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方案》(2019版)進行了修訂。學院于4月制定了《關于修訂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方案的說明》,并在全院征求意見。4月底,學院將新修訂的《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方案》進一步在全院征求意見并經學院教授委員會討論通知,5月,在全院教職工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
主要修改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原方案基礎上增加教學展示環節。考核方案考核排名前40%的老師,進入現場展示環節。教學展示考試的內容包括現場教學比賽和教學設計檢查兩部分。學院邀請專家評委對教學比賽和教學設計進行打分,未參加教學展示環節的老師,考核不能為優秀。教學展示按照教務處教學質量競賽標準進行。
二是把“學生網上評教否決評優和良好”納入考核評價。根據教務處2019年通知精神,方案中加入一條:“學校網上評教任一學期(當年春季學期和前一年秋季學期)在后10%的教師,當年考核不能評為優秀和良好。”
三是對專家聽課和學生現場評教評分情況進行補充說明。
四是對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項目評分進行了細化。實施課程負責人制。
2、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情況
因為疫情的原因,各課程都是利用網課進行教學,專家聽課、考核意義上的學生評教都暫時沒有組織開展。對于學生學習情況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四)在線聽課情況及學生網上評教開展情況
1、本學期聽課情況
(1)學院領導深入一線聽課督導
學院堅持處級領導干部聽課督導制度,堅持專項化聽課督導與常態化聽課督導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前半學期,學院成立了由學院領導和評估督導專家組成的督導組,先后深入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4門思政課和3門文化素質課程,開展專項教學督導。督導發現,各課程均能按照原定教學方案執行。督導發現,針對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如線上教學時間長學生出現厭倦情緒、輔導形式不夠豐富等問題,學院要求全體教師進一步豐富輔導形式,通過視頻、語音直播等方式進行授課和輔導。
學院領導和督導專家專項檢查課程教學情況統計表
檢查批次 |
檢查課程 |
檢查班級數 |
1 |
四門思政課 |
共25個:馬原8個、毛中特5個、綱要6個、思修6個 |
2 |
綱要、毛中特、思修,重點綱要 |
共14個:綱要10個、毛中特2個、思修2個 |
3 |
重點思修 |
共8個:思修8個 |
4 |
應用文寫作、毛澤東詩詞鑒賞、中國婚姻習俗與傳統文化等 |
共6個:應用文寫作4個、毛澤東詩詞鑒賞1個、中國婚姻習俗與傳統文化1個 |
(2)積極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學院堅持貫徹“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出臺了《關于組織開展學校第四屆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及青教賽省賽國賽院內選拔賽的通知》,嚴格按照省級競賽標準制定競賽選拔規則,召開專題會議安排相關工作,成立了由省級教學名師、四川省思政課精彩一課一等獎獲得者楊慧、張小飛、陳彬、蔣朝莉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參賽教師教學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疫情期間,學院通過線上賽課形式選拔出了校級競賽參賽老師。以賽促教,激發了青年教師的教學熱情,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在學校第四屆教師課堂教學競賽結果,學院在競賽中喜獲佳績。張莉被推薦參加四川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盧婷婷、張莉獲得一等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楊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邵琪獲得二等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高國良獲三等獎,盧婷婷、張莉獲得青年教師教學十佳,學院同時榮獲優秀組織獎。隨后,學院又多次組織專家對參加省青教賽的張莉老師進行指導,組織聽課評課專項活動2次。
2、學生網上評教情況
學院建立了常態化教學情況調查機制。每周四,學院會面向學生發放思政課線上教學情況調查問卷,針對視頻資源、輔導方式、師生討論、作業難度、考試方式要求、線上學習滿意度等方面情況進行調查,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率均在93%以上。針對學生反應出來的視頻資源不夠豐富,教師輔導和師生討論形式相對單一等問題,學院要求各課程進行了整改。如,加大課程資源供給,除課程平臺和QQ群文字類輔導和討論,鼓勵教師通過音視頻直播的形式開展輔導和討論,受到學生的歡迎。目前,學院已經把上學期學生網上評教結果發至各教研室,要求教研室反饋至每位老師,學院將對評教情況進行專項分析,提出分析報告,提交教務處。
三、 持續改進的措施
(一)可以及時改進的問題與措施
問題一:課程使用的視頻資源還需進一步豐富。調查顯現,有近四成的學生認為課程使用的視頻資源不夠理想,分析認為,武漢大學的課程資源,采用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授課,我校部分學生表示太不適應。
及時改進措施:問題發現后,學院隨即進行了整改,各門課程新補充了一些視頻資源內容,調查顯示,87.18%的學生認為,除了慕課資源外,老師提供的其它學習資源情況很豐富和較為豐富。
問題二:老師輔導形式單一。調查發現,有20%的學生認為老師輔導形式單一,只是在課程中心平臺和QQ群進行文字性的輔導,對于直播輔導答疑開展不夠。近四成學生希望老師多采用直播的形式授課。
及時改進措施:問題發現后,學院要求各課程進一步豐富輔導形式,所有課程嘗試開展了直播輔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5%以上的學生表示,與老師在QQ群有互動。
問題三:學生的主動性相對欠缺。從學生觀看視頻的進度來看,極少數學生會超過課程進度觀看,還有部分學生觀看視頻進度落后于課程進度。學生參加討論的積極性仍然有待于提高。
及時改進措施:各課程教師加大催促學生觀看視頻頻率,及時導出視頻觀看進度表,針對觀看進度過于緩慢的,給予個別提醒。
(二)需要持續改進的問題與措施
問題一:部分課程線上教學基礎薄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省級精品在線課程資源,可以供學生學習使用;“形勢與政策”課利用原大四學生網課資源進行學習,課程資源可滿足學習需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擁有校級精品資源培育課程,經評估不具備開課條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沒有建立相應的線上教學資源。
持續改進措施:
問題二:線上教學課堂學習氛圍不足。線上教學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進行巡視,無法直觀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更無法開展現場問答或者小組討論,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遠沒有現場教學效果好,這樣的課堂顯得冷冰冰,沒有教室里那種熱烈的學習氛圍。
持續改進措施:加大教師線上教學培訓,加大教學研究活動,鼓勵教師應該扮演好“導師”的角色。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避免單純的“主播”表演、學生收看的模式,應該轉變為網絡“導播”,讓學生跟隨老師的指導參與教學互動。
問題三:教學質量評判與監控難度加大。疫情期間,課程資源是相對統一的內容,增加的教學內容也往往以課程為單位來進行,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少。課程教學方式又以視頻教學為主。因此,學院評估與督導專家無法深入課堂聽課,教學監控機制作用發揮有限,無法做到線下一樣的教學質量評判。
持續改進措施:對教師教學年度考核,以下學期線下教學為主,綜合本學期線上教學表現展開。同時,細化線上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加大教學情況反饋力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