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教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我院歷來對此十分重視,綜合分析評教結果有助于衡量我院總體教學情況及院內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查找不足并不斷修正提高,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在接到學校2016年春季學期學生評教結果后,我院認真分析所開課程各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并召開教務專項會議,及時通報本次學校評教與學院分析的總體情況。隨后,學院將結果交各教研室主任,由其組織教研活動,將各自的評教結果傳達給每一位任課老師。經過一段時間來對問題的認真分析、查找、比較,并切實反省與整改,我院現將本次評教結果具體反饋如下。
一、總體情況
1.參評情況。按教師所在學院統計,2016年春季學期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評教學課程15門,涉及本院教師36人次;參評實踐課程1門,涉及教師1人次。按課程歸屬單位統計,參評教學課程22門,涉及教師72人次;參評實踐課程1門,涉及教師1人次。
2.總體教學成效良好。2016年春季學期,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在教務處的指導下,我院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為抓手,以突出思政課特色教學為亮點,認真組織全院教師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真抓實干,在教學工作方面總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第一,我院教師評教總體分值較高,學生評教平均分為94.34分,高于全校94.30的課程總平均分和94.16的課堂教學類平均分;第二,教師教學水平差距較小,評教最高分為94.98,最低分為93.51,可見教師教學水平差距不太大,評教排名靠后教師的總體課堂教學水平亦有明顯提升。
3.上學期整改效果顯著。上學期,我院對近三年兩次評教后20%的老師進行了一對一的聽課督導、幫扶指導,經過半年的持續改進,2015年秋季學期評教后20%的老師中,有6人(75%)在此次評教中擺脫了排名落后的狀況,幫扶指導工作效果顯著。
4.主觀評教上的認可度較高。一方面,我院教師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相關教師在事關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的問題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沒有任何人因此而受過處分,這保證了課堂的正確導向,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另一方面,我院教師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和專業知識,在備課、課堂講解及課后總結等環節都能夠遵守學校的相關紀律,能保持較高的職業素養,學生認可度較高。
二、主要問題
從這次評教結果來看,我院教學總體情況較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慎重對待的情況與問題。
1.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度不足。從本次評教的結果來看,我院所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得分與專業課程得分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存在的原因除了教師教學水平差異外,還與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重視度直接相關,部分學生尚不能認識到該類課程的重要性作用(主觀評教結果亦證實了這一點)。
2.部分教師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主觀評教看,盡管絕大多數教師上課認真、嚴謹,但也有個別教師對當前的學術動態與政策導向缺乏敏感性、主動性,授課水平、教學技能仍有待提升。從客觀評教看,在2015年秋季學期馬克思主義學院評教結果后20%的教師中,在今年的春季評教中仍有2人在列,暫未擺脫排名落后的局面。
3.教學水平總體良好,但仍需進一步提升。這次的評教分值不低,教師綜合評教最高分值達到94.98分,單門課程評教最高分值也達到了94.85分,且絕大多數教師的主觀評教也十分可喜。但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2016年春季學期的評教平均分(94.34)略低于2015年秋季學期的平均分(94.37),而同時段學校總平均分的增幅為0.06分。因此,學院教師教學水平總體仍有待進一步穩定和提高。
4.文化素質課教學存在分化的情況。從客觀評教看,單門課程評教的最高分為文化素質課程,最低分亦為文化素質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該課程教學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分化情況(主觀評教的結果亦支持這一結論),有待于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與加強課程管理。
5.課程趣味性、教師課時量、班級規模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老師的教學評分。從客觀評教結果看,理論性強而趣味相對較弱的課程,其評教分數普遍不如那些趣味性強的;而課時量/班級規模很大的教師,其評教分數一般不如課時量/班級規模適中或較小的老師。
三、整改措施
1.以學校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以開展審核性評估為動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意識,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隨著學校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全面展開,我院將利用此次課程改革的契機,深化教師對改革的認識和改革力度,利用課程競賽、以老帶新,全面提升老、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各教研室主任對本教研室排名落后的20%教師進行談話,并以教研室為單位進行說課練習。教學副院長對近4學期排名均在后的20%教師進行一對一談話,幫助他們發現不足、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研室所有教師亦可同時進行自我檢查與提升。事實上,我院歷來重視教學,采取連貫性的幫扶指導措施(包括上述措施),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以我院幫扶的“連續2年重復2次出現在后20%的老師”和“2015年秋季學期后20%老師”為例:“連續2年重復2次出現在后20%的老師”共11人,此次有10人已結束該狀況,評教名次有較為明顯的提升;“2015年秋季學期后20%的老師”共8人,此次有6人已結束該狀況,評教名次顯著提升,可見效果較為顯著。
2.著力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度。為了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消解少部分學生消極逆反心理,學院要組織專題調研和教學研討,進一步摒棄僵化色彩,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使其充分認識正確三觀的指導性作用,進而提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度。
3.大力開展思政課課外學時活動。采用多種形式,如研讀經典、對話研討、報告撰寫、觀看視頻等,通過共同研討社會熱點問題與個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堅持傳統手段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積極引導我院教師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充分重視互聯網、各種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建立由教研室主任牽頭的課程負責人制度,分課程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更新教學大綱、教案講義、多媒體課件、習題集、試題庫等集體備課成果。
5.發揮教學專家作用,做好教學檢查督導與預警工作。第一、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的示范作用,鼓勵我院有豐富經驗的教學名師對部分教學效果尚不太理想的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扶。第二,進一步加大領導、專家的聽課力度并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參與“同行聽課”,并結合評教結果建立預警機制,及時查找、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提醒部分教師,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6.將教學與科研進一步結合起來,以科研促教學。學院將進一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科研創新團隊”、“文化研究科研團隊”兩個校級科研團隊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團隊結合起來開展工作。鼓勵教師將研究中的新發現、新成果應用到教學工作、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來,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與說服力。
7.深化文化素質課程改革,加強文化素質課程管理。以本輪學校文化素質課程改革為契機,通過加強對文化素質課程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的管理、在全校范圍內遴選優秀的文化素質類課程與教師、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等活動,準備開展文化素質課教學競賽,進一步提升文化素質類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
8.對教務處改革學生評教系統的建議:一是進一步改進學生網上評教的指標體系,對全部教學指標內容進行修改、合并、更新與完善;二是科學權衡各指標的權重,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教學態度、教學效果類指標的權重,適當減少教學方式、教學過程類指標的權重;三是想方設法促使學生端正評教態度,使評教結果更為客觀、真實。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6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