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于2024年9月28日成功地舉辦了動力系統系列專題講座,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也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我們特別榮幸邀請到了來自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大學的Valery Romanovski教授和Brigita Fer?ec研究員,講座在明理樓C302B會議室舉行,由理學院徐芳教授和劉玲伶副教授主持,理學院師生踴躍參加。
Valery Romanovski教授首先登場,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科研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微分系統中點積形式和杜瓦-杜魯斯形式的計算方法,并重點介紹了如何利用Lie算子來計算這些形式的改變。在報告中,Valery Romanovski教授特別提到了如何簡化復雜方程組的問題,并通過兩個生動的例子,展示了其研究團隊在微分系統正常形式計算方面的最新成果。他提出的第三種計算多項式系統ODEs正常形式的方法,通過將參數空間視為廣義向量場的空間(即半格向量場),為并行化規范形計算提供了簡單途徑,從而能夠計算出比以往已知兩種方法更高階的規范形。
隨后,Brigita Fer?ec研究員作了以“Blow-up method of planar polynomial differential systems”為題的報告,詳細介紹了該方法在證明特定共振鞍點可積性方面的有效性。她指出,該方法通過Blow-up變換和使用歸納法求解遞推微分方程,成功解決了一些專家提出的公開問題中的可積性問題。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理學院教師和同學們積極發言,與兩位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整場講座在熱烈而友好的氛圍中圓滿結束。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拓寬了學術視野,也增強了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信心和熱情。在熱情洋溢的會后交流中,理學院副院長閔超教授與兩位專家深入探討了中斯雙方在科研與教育領域進一步合作的廣闊前景。
閔超教授強調,此次訪問不僅是兩國學術交流的又一里程碑,更是開啟雙方深度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起點。他期望未來雙方可以在人工智能、理學基礎研究等多個前沿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科研項目的開展,促進學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通過開展研究生交換項目、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形式,不僅能夠加強學者間的互訪與交流,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與研究平臺,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
此外,閔超教授還提到,鑒于斯洛文尼亞在信息技術和創新方面的卓越成就,雙方的合作有望為中國的“新基建”戰略和“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斯洛文尼亞的科研創新提供中國市場和資源的對接機會,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相信,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未來將有更多這樣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理學院舉辦,也將進行更深入的合作,為推動全球科技進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1 師生認真聆聽Valery Romanovski教授的分享

圖2 Brigita Fer?ec研究員的精彩分享

圖3 斯洛文尼亞專家與理學院師生之間互動

圖4 理學院師生與兩位專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