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對專業價值理論和方法技巧的掌握能力,由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科研處主辦,西南石油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承辦的“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工作——基本原理與專業價值”專題講座于4月23日在思學樓A505舉行。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童敏,法學院副院長譚祖雪老師、社會工作專業茹靜老師等出席,社會工作碩士生和本科生約100余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中,童敏老師主要從“社會工作是什么”、“目前國內社會工作發展狀況”、“怎樣在環境中助人”等三個方面展開。首先,童敏老師對于“社會工作是什么”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童老師認為,社會工作者是社會環境中的心理治療師,他們的工作是幫助案主尋找有尊嚴和有力量的生活。接著,童老師從專業人才、職業資格、服務領域、行業層級四個角度介紹目前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狀況。童老師表示:“社會工作專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希望同學們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最后,童老師通過相關的實務案例來教授同學們如何“在環境中助人”,傳達了用系統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們的行動的理念,并勉勵同學們:“社會工作者應當秉持理性和關懷,我們要承認自己平凡和普通,做有關懷的人,做平民關懷的事,關懷好身邊的人,做好身邊可以做的事,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社工的道理。”
問答環節中,童老師細心地解答了同學們對業知識的疑惑。2020級社會工作專業的彭子彧同學在講座后表示,童老師的講解讓自己受益匪淺,同時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
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在講座最后,譚院長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并提出了對社工同學的希冀:“作為社工應該首先認識自己,清楚專業內容,帶著希望踏實向前進。”通過本次講座,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對其專業的了解更加深刻,為以后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童敏,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擔任教育部全國社會工作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社會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等多項學術技術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