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三點,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陳思廣教授于我校圖書館報告廳做了主題為《如何裝扮我們的文學生活—與工科學生談文學閱讀》的講座。此次講座由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科研處、學(研)工部及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校研究生會承辦,全校六百余名研究生同學參加、聆聽了本次講座。
講座開始之前,主持人對陳教授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接著陳教授便從三個方面講述了他對文學及文學作品的一些見解。
第一方面為從《白鹿原》談陳忠實的文學理想與文學建構。陳教授從《白鹿原》的創作動機──陳忠實創作了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說起。陳教授認為陳忠實在這個壓抑的幾乎令人窒息的悲劇故事中,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傳統文化負面意識對人性的無情摧殘,也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人們掙脫封建思想的束縛獲得人的解放還有漫長的道路。陳忠實的另一個中篇小說《梆子老太》中,老太由于不會生育產生了畸形的心理,問題還在于這種畸形的心理又正好與不正常的政治環境相遇,使其成為一種完全變態的心理頑癥,進而以惡的方式影響社會與他人的生活。然后陳教授談到《白鹿原》中的人物譜系及其意蘊,他們構成了《白鹿原》的人物譜,也蘊含了《白鹿原》的思想內涵,即從文化的角度,通過家族史的變遷,在歷史的痼疾與現實的謬誤中,反思百年歷史,反思中華文化,思考民族命運,即再啟蒙,是《白鹿原》立意之所在。而寫出一個民族文化環境中的人的生活,人的歷史,寫出了禮教吃人,政體腐敗,民眾不民的悲劇境遇,再舉反封建的大旗,進而透示出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征程漫漫,是《白鹿原》的核心思想。
第二方面,陳教授從《平凡的世界》談路遙“勵志小說”的讀法與文學生活,他認為路遙創作的典型情結在于城鄉的差距與現實的沖突。問題的實質不在于這一“情結”是作家生活經歷的心理折射,而在于這復雜的情緒潛流中,涌動著深沉的歷史內涵:正是歷史的逆轉,拉大了現實的距離,擴大了城鄉間干部與農民的生活標尺,吞噬了農民向往幸福的生活理想,才迫使他們不得不掙扎在貧困與屈辱之間,不得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并且,以陳教授對此篇小說的理解,他說到在《平凡的世界》中,奮斗與拼搏是崇高樂章的主旋律,路遙先生將激情傾注于普通勞動者與奮進者的歌手。并且路遙的藝術關切點不在于表現心靈的選擇和靈魂的搏戰上,而在于揭示外在環境的迫壓對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制約,物質條件的匱乏對人格精神追求和發展的限制。最后,陳教授向我們分享了精神的、藝術的與休閑的經典閱讀與我們的文學生活之間的關聯。
在整個講座過程中,陳教授以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充分帶動了現場的氣氛。由于他對文學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表達的內容直抒胸臆,在陳教授的講話中始終貫穿著一股強大的積極的向上的力量,激發了無數讀者的強烈共鳴。講座結束之后,來自石工院的劉貴紅同學表示希望自己及同學們今后都能夠堅持閱讀文學書籍,從作者的筆觸下感悟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哲理,因為文學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供稿人:碩2016級 化工院 楊立 石工院 劉貴紅 豆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