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各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深度融合,培養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術又熟悉行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特舉辦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人工智能+”專項賽,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賽組別
專項賽設有三大賽道:“人工智能+”創意賽、“人工智能+”應用賽、“人工智能+”挑戰賽。
(一) “人工智能+”創意賽
本賽道為開放式創意賽道,注重作品的創新創意。參賽者可基于學科實際及興趣愛好,借助大模型技術,通過零代碼或低代碼完成人工智能原生應用的設計、開發和線上運行,體驗人工智能原生應用從開發、展示到運行的全流程。
參賽作品形式:需提交項目策劃書、項目視頻介紹、線上鏈接等材料。
(二)“人工智能+”應用賽
本賽道鼓勵廣大參賽者既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科技前沿問題,又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充分利用自身所學所長,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縱深發展。
參賽作品形式:需提交項目介紹和展示材料、佐證材料等。作品(實物或者技術)須能通過視頻或圖文形式全方位展現。
參賽九大選題方向:人工智能+農業發展、人工智能+工業制造、人工智能+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教育教學、人工智能+交通運輸、人工智能+環境保護、人工智能+政務管理、人工智能+文化旅游、人工智能+其他綜合領域。
(三)“人工智能+”挑戰賽
本賽道由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立足實際研發需求,提出需要破解的“卡脖子”難題,匯聚青年智慧集智破題。
參賽作品題目:
【題目一】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遙感影像分析與語義理解
【題目二】基于量子計算的人工智能探索與應用
【題目三】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文檔智能體開發
【題目四】端側可部署的雙臂操作算法設計
【題目五】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長時序任務規劃
【題目六】基于人工智能的藥物與先進藥物遞送智能體構建
【題目七】中醫專病臨床智能輔助診療大模型
【題目八】人工智能賦能中華地方文脈數字挖掘與呈現
二、參賽對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國內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粕?、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均可申報作品參賽,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均可,每個團隊不超過10人(含作品申報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過3名教師指導完成??梢钥鐚I、跨學校、跨地域組隊。參賽人員年齡在40周歲以下,即1985年6月1日(含)以后出生。
本校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按碩士生學歷申報作品;若通過,則按博士生學歷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制度的學校,按照前兩年為碩士、后續為博士學歷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續分別對應本、碩、博申報。
鼓勵支持中外青年聯合組隊參賽。鼓勵具有國外普通高等院校學籍的在讀學生(主要指有國外學籍的外籍學生及中國籍海外留學生)和國內滿足參賽資格的學生(包括外籍來華留學生),聯合組隊共同報送作品。相關要求參照上述內容。
三、作品要求
(一)作品要求
同一作品不得同時參加本屆競賽主體賽事、其他專項賽事,僅可參加本專項賽的其中一個賽道,往屆報送過的作品不得重復報送。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他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參賽范圍之列。作品必須具有完全知識產權,嚴禁抄襲。
每件作品僅可由1所高校推報,在推報前校團委將對參賽團隊成員及作品進行相關資格審查,參賽學生每人限主持1件。相關要求依照《“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執行。
(二)作品提交
參賽隊伍需填寫附件1、附件2、附件3的作品信息匯總表,并于6月27日前將電子版Excel文件與學院蓋章的PDF文件提交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校團委將統一審核公示。
請各參賽隊伍負責人加入2025西南石油大學人工智能專項賽交流群qq群:1045064954,相關比賽事項將在群內通知。
四、賽程安排
“人工智能+”創意賽、“人工智能+”應用賽的參賽團隊須于2025 年 7 月 8 日 24 點前在國賽系統完成參賽作品提交,校級團委請于 2025 年 7 月 10 日 24 點前完成參賽作品的資格審查及系統推報(須排序),名額不限。省級團委將于 2025 年 7 月 31 日前完成“人工智能+”創意賽、“人工智能+”應用賽國賽的擇優推報工作?!叭斯ぶ悄?span lang="EN-US">+”挑戰賽請根據各題目的具體要求及截止時間在國賽系統內提交作品。
五、激勵與支持
1.參賽學生可登錄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官網(https://2025.tiaozhanbei.net/)獲取模型、數據、算力、培訓等資源,完成參賽報名和作品報送等工作。
2.根據作品報送情況,評選出若干優秀作品予以激勵。優秀作品中,特等獎作品不超過10%,一等獎作品不超過20%、二等獎作品不超過30%,其余為三等獎作品。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蒲老師
地址:大學生活動中心503
聯系電話:028-83037889
共青團西南石油大學委員會 科技園管理辦公室
2025年6月5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