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讓文物說話,以歷史發聲”——化工院研究生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024-05-20 作者:韓仕英 編輯:程美容 審核:戴志 瀏覽:[]
文物是歷史留下的印記,是過去寫給今天和未來的“書信”。為進一步了解文物所承載的厚重文化和燦爛文明,傾聽歷史的低語,感受文化的深情,加強黨員隊伍的思想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月17日下午,正值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化工院研究生黨支部開展主題為“讓文物說話,以歷史發聲”的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書記劉斌祥及部分支部成員參加活動。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相信我,我真是從大英博物館逃出來的……”前段時間在網上引起熱議的自創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帷幕。劇中臺詞句句戳中人心,短劇講述了一盞從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成一個小女孩與在海外工作的中國人張永安相遇并共同踏上歸家之路的故事。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王燦分享神秘而精致的三星堆矗立于歲月之中,無論是樹葉如羽翼輕舞的青銅神樹,還是紋飾錯落有致,眼眸深邃而含糊的青銅面具,都是時光的見證者,謳歌著中華歷史文明的璀璨。 一場分組青銅面具拼圖小游戲將大家的思緒拉回現實。隨著游戲的進行,拼湊面具的游戲參與者由最初的兩人增加至四人,最后小組所有成員共同參與面具“復原”中。此時此刻,勝負已變得不再重要,心中所盼,唯愿文物得以重現,煥發出絢麗光華。 在支部成員分享中,每一件展品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從秦始皇兵馬俑的雄壯陣容,到唐代彩陶的絢麗多彩,再到宋代瓷器的精美絕倫,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承載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仿佛將古老文物的神韻和歷史的滄桑一一呈現,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流連忘返。這些無聲的講述,讓黨員同志們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底蘊和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在活動的尾聲,劉老師為大家補充了《逃出大英博物館》中一些隱藏小細節,小玉壺的面龐沾染塵埃,是因為缺乏細致的呵護;強調自己是盞,是因為異國他鄉沒有獨屬于中國量詞的浪漫。活動最后,支部成員共同觀看了“為國寶發聲”的視頻,流失在外的文物瑰寶歸國之路漫漫,歸家之心昭昭,正如視頻中小玉壺說的那樣,黑眼睛,黃皮膚的就是我們的家人,讓文物回家是所有中國人的殷切期盼,夜色難免微涼,但前行必有曙光! 通過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支部成員們透過文物更深刻地了解了其背后講述的鮮活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璀璨,保護文物,是每個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讓流失的文物回家,是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期盼和愿望,愿山河無恙,家國永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1 支部成員做文物分享介紹
圖2 支部成員進行拼圖游戲
圖3 支部師生合影 文/韓仕英 劉斌祥 圖/韓仕英 審核:劉斌祥 上一條:化工院召開留學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下一條: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開展“勞動強體魄,實踐促成長”福元村勞動實踐活動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