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同學們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識,GIS社團舉行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短文征集活動,此次活動吸引眾多參與者踴躍投稿,共同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奧秘。
活動以“發現生活中的地理之美”為主題,鼓勵大家記錄身邊的趣味地理知識與觀察心得。從天氣預報的科學原理到手機導航的精準應用,從四季更替的自然規律到城市變遷的人文印記,參與者們用精煉簡短的文字生動展現了地理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投稿內容涵蓋氣候特征、地圖使用、地域文化等多個領域,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地理知識的探索熱情。
此次征集活動不僅激發了公眾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更讓大家意識到地理并非無法理解的文字和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知識。未來,主辦方將繼續舉辦此類活動,引導更多人用發現的眼光看待世界,感受身邊的地理之美。
本次征集到兩名同學的優秀文章:
文章一:郭晉安
靴石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象形景觀。它的形成有兩種可能:如果它的根部與山體相連,那么它的形成一定與巖體的差異風化有關;由于在山體抬升構造過程中,巖石會產生大大小小的節理裂痕,加上巖層的硬度等物理特性差異較大,在降水、溫度和植被生物根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有諸多構造節理裂痕的巖層被剝離風化成目前的“倒靴石”形態。如果它的根部與山體并不相連,那可能是受地震等影響從附近山體坍塌滾落至此的“離石”,除了前述的差異風化等原因外,主要是在滾落坍塌過程中剝離解體所致。這種“象形景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在今后的演化中,它的模樣還會發生新的變化。

圖1丹霞地貌象形景觀
文章二:馬秋林
為何我們總會生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感?你是否留意過,每一場大雨傾盆前,總有大風率先呼嘯而至?這其實是地理學中典型的鋒面天氣現象。冷空氣如同無形巨墻,悄然逼近時,會將前方暖空氣緩緩抬升,恰似地鐵早高峰時人群被擁擠得踮起腳尖。暖空氣上升,化作漫天烏云;冷空氣奔涌向前的力量,便成了穿梭樓宇間的“穿堂風”。神奇的是,這風總裹挾著獨特的泥土氣息,原來它在疾馳過程中,會將地面的花粉、灰塵等“小禮物”一并卷起。也難怪老人們常說“風里帶著雨腥氣”,這看似尋常的話語,實則是大自然借地理現象為我們呈上的天氣預報。如今,每當我嗅到這特殊的風的氣息,便知曉該是歸家收衣、靜候雨落之時了。

圖2鋒面天氣現象
(文/劉敬晶 圖/蘇琪嵐)